Wyman 填词的那首「13楼的大笨象」,其实同大笨象真没什么关系,在歌里欲指恋人间那显而易见都又不想触碰的问题。很明显若果大厅中真的有匹象,没理由看不见的。这一切都讲的明白,但这个13楼是什么梗?或许是某天经过某个唐楼,因为年代久远到没有电梯可以上下,终于爬到13楼,于是印象深刻到写下?其实也不一定要有某种缘由,3楼同13楼又有什么关系呢?填词人总会试图把那词意与实现世界的水平夹角稍稍旋转几度。就似他本人说的:
「好多時我哋寫着哋真實噶野出來,有陣時太真實、太赤裸,有哋得人驚。於是我哋就改翻個情節,即例如,冰島就改成曼加拉啊、洗衣铺就改成凉茶铺啊。」
歌词和摄影很相似,在时空上都具有欺骗性,这当然是一种手法,也是它们的本质,即本身都带有虚幻的成分。两周以前的照片,被此刻的你po出来,除了拍摄的机子记录了那真实的事发时间以外,就只有你清楚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更别说如今人手必备的ps了。歌词的欺骗性更加,只有填词人本身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有时候或许连它本人都不明所以,只是偶发的灵感,拼凑出一串接一串的戏剧画面。
歌词可以拼凑、歌曲可以拼凑、歌名当然也能拼凑。拼凑是一门技艺,一个组装的艺术,很多人说大部分程序员都只是cv(ctrl c + ctrl v)战士,这种嘲讽确实普遍存在,但另一方面,真正厉害的高手也确实非常擅长组装、活用别人的代码,就像玩乐高一样,拼凑出完整具象的东西。记得侦探剧「绅士刑警2 古畑任三郎」中有位犯人说起给小说取名的由来,就是随意的翻着词典,拼凑起来觉得好听便可。
去年 Ivana 在麦花臣举行的个唱「下北沢的北極光」,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还是拼凑在一起了。讲起起这个名字的动机大概是这样的故事:
「一對情侶,願望是一起到北極看極光。然而生活總是為瑣事纏繞,加上去一趟極地所費不菲,這個願望的實行時間,便只能一直延遲。歲月蹉跎,不知不覺兩個人也白髮蒼蒼,還未等到那趟看北極光的旅程真正來臨,其中一方便撒手人寰,先行離開人世了;剩下的那一個人,蹣跚於夜幕之下的下北沢,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年輕時,與伴侶一同漫步於下北沢街頭時,種種甜蜜的情景。」
但假若不了解当中的故事,就不能理解这个title吗?又或者说,取这样一个名字其终极趣味只是让别人多知道一个爱情故事吗?未必。下北沢路边的霓虹灯光和北极光在这个语境下是同一样东西。这种拼凑的趣味是看的人和发现的人之间一种文本交流,一种留白的,给旁人意淫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