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完全忽略了《四重奏》有编剧这件事。或许这么说,有点诡异,应该表述为因为人物刻画太过于接近出演的人物们,总感觉那些台词就应该是从她们口中蹦出的语句,太过于真实,以至于忘记了编剧的存在。坂元裕二先生就是有这样的天赋吧,这在我看过《四重奏》以后,就深深烙下了这个印象,更不需要说上世纪那部传遍大街小巷的《东京爱情故事》。
看过最近NHK对他的近距离采访:行家本色 编剧 坂元裕二,心里不禁赞叹到,他就是个温柔(やさしい)的人啊,是那个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人:
「哭着吃过饭的人,一定是能够活下去的。」
在四重奏中,他赋予了高桥一生这个角色的鲜活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是他本人的写照。他说他的目标是让那些身处于负数的人至少能到达零,那句『就是因为活的太明白了』是他体恤他人,为那些身处于社会底层,无法透气的人们传递的讯号吧,让他们不再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原来还有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正如这个纪录片一直在高亮的讯号:「致生活艰难的你们」。
哭着吃过饭,是能够活下去的,是啊,确实是能够活下去的。这样矛盾又生活化的举动,是经历过的人才能说出口的吧,坂元先生也是那个『拥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一面依靠着沙发,一面苦笑着说:
「我很想去个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虽然这么想,我不觉的自己看起来是个会说帅气话的人,现在的我基本看不出来,所以那些,『无论如何』之类的、『正在寻找』之类的、『另一个地方』之类的、提及很久之前的J-POP之类的事,最羞耻了。」
矛盾大概是这类人的特质,一方面嘲讽着说自己不是会说那样帅气话的人,但事实上,他是最有『机会』,并且也确实说过无数帅气话的人,正如光妹说的:『他一定很喜欢那些努力生活着的人吧,因为他的台词总是温暖和鼓励着别人。』能让人含着眼泪的话,那得是多帅气啊。
另外一点引起我共鸣的地方,是他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一面在编辑器敲着人物之间的对话,一面自己念出来。这和我平时编写程序的时候,习惯一模一样。那样的音量大概控制在只能让邻座的人听到,并且主要是把屏幕的讯息再次以声波的形式反馈给自己,让自己确认那样的逻辑是否合理,或许有些神经质,但我猜坂元先生念出对白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听见人物之间对话时的语气吧,就好像漫画家在画表情、一些难画的部位(如手势)的时候,常常会在身边准备一面镜子,一边做动作,一边看着镜像作画。如此一来,确认过语气的对话,更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不断推翻自己所承认的东西,如此矛盾的作业,大概有某种相似之处吧。
当然最后让我好感加分的一点是,他说生活执着于琐碎的事情当中,所以无论多忙,总会早上5点多起床给女儿做便当这件事。那句:
『无论如何便当都很重要。』
充满了烟火气,一股满满的力量被激发出来,真是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