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第一次听Glenn Gould 演奏「Plays Bach」 是在惊悚电影「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此房我造)里,当中有个举动很有意思,古尔德演奏到一半,起身走到窗边,喃喃自语,发出了一系列窸窸窣窣的拟声词,然后又回到钢琴边,像是得到了某种灵感似的,「文思泉涌」的弹奏起来。这种状况和我平时工作的状态又有点相似,在想法上常常和自己对话,时不时又起身走动,编剧坂元裕二亦是如此。所以对于片中将犯罪类比为艺术的行为,并且引用古尔德这段,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那样忘我的、自我对话的状态,和精神病人无太多区别的,程序员大抵如此。
后来听了,坂本龙一先生的演奏会「GLENN GOULD GATHERING」,感觉又非常不一样,音乐会现场的背景大屏幕有类似声纹的效果在滚动,三月即将发行的20周年纪念版专辑「BBTB」,当中那首Energy Flow 的MV是由他儿子拍摄的,空气中仿如纤维般灰蒙蒙的、飘渺的雨,行船激起的水花,倒影在船体的挥动的纹络,即将起飞的海鸥,这一切流体的韵力都和能量相当契合。
听惯了流行乐,三分钟的长度貌似有某种科学依据。周末听过Joe Hisaishi和日本爱乐团的演奏会「The End of the World」、Debussy、Ravel的弦乐四重奏。又觉得五到六分多钟的古典乐,或者其他音乐演奏听完大概是容易睡着的。「刺杀骑士团长」中的「我」每每都是泡好咖啡,相当正式的坐到沙发旁认真(别的事一概不做)的听完A面、又翻过去听B面。这样的场景大概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莫如说不太愿意去做的,毕竟现代人大都是多线程的,边听音乐边做什么是现代人聆听音乐的姿势。非常认真的听完A、B面,且又是long play,大概1个小时过去了,至少我是没办法什么也不做,只单单听完整张古典乐专辑吧。但后来索性就放着任它自由流淌,以一种被环境吸收的概念,飘荡在房间里,作为环境音乐去聆听倒也是个不错的体验。
音乐可以鼓舞人,同样可以摧毁人的说法,以能量流动这个观点是可以讲得通的。声波这种介质传递出去,除开传播过程中消耗的那部分,其余的到身体里的那部分,总会转化为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