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清晨,隅田川畔的微風裹挾著陽光溫柔地撫過街巷,這份暖意與數日後突至的春雪形成鮮明對照。從清澄白河站緩步走向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約十分鐘的路程里,耳機正無限 loop 播放著《夢想家 The Dreamer》專輯,「才二十三」、「回留」、「沒什麼好說」一首首的旋律在耳畔流轉。也許與即將參觀的展覽「觀音·聽時」有關,這些旋律與與展題莫名契合——關於世事無常的隱喻,時間虛妄的本質,以及生命轉瞬即逝的唏噓。方大同在生命終章對死亡的從容姿態,與其橫溢的才華交織,在春日的晨光中愈發令人心顫。
時間不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更能深入理解時間的現實與虛幻。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轉折和挑戰,但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之一應該是以雅致得體的態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抵達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時,正好9點30分,距離開館尚有半小時。然而館前蜿蜒的人潮已如貪吃蛇般盤踞,其熱情程度遠超北京、成都場次。海外觀眾對坂本龍一純粹的熱愛在此展露無遺。或許很多人會疑惑:若已看過首爾Piknic藝術空間,或是成都、北京木木美術館的坂本龍一展,是否還有必要專程來東京觀展?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展出的內容完全不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你是否親臨現場,我都強烈推薦收藏一本展覽圖冊。當中不僅收錄了大量裝置照片和詳細解說,更匯集了各界名家的深度評論。正如我在上一篇所述,這些內容為理解展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語境,是中文世界中難得的珍貴資料。
這所有的評論中,我喜歡淺田彰的文字,他不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拋出了事件關聯的所有線索,將觀衆抽離現在,以俯瞰的角度,抽絲剝繭,理清其中的脈絡。比起片面的討論單個作品,這種敘述方式對寫作者要求更高,而這也與我的風格不謀而合。本次展覽的最後,有一個「坂本龍一檔案」的區域,在一面牆壁上,繪製了一張密密麻麻的關係網絡圖,通過AI的方式,將教授的活動、思想每一環節通過點線連結,這正是我們後續要做的事情,通過線索把不同的事件關聯起來,讓大家展開思考,比如我來試着提出一條鏈路:
北海道 ― 阿伊努人― 繩文時代 ― 札幌藝術節 ― 裝置『不可見、不可聞』 ― NO NUKES 2012 ― 奈良美智 ― 311大地震 ―裝置『你的時間』 ― NTT 互聯通信中心 「ICC」

淺田彰還提到了另一件事,教授視高橋悠治爲偶像,而坂本圖書三月初也在代官山蔦屋書店一角,舉辦了記錄他們之間的對談集:『長電話』書籍展示會。這條線路目前在中文世界還是空白的,待日後進一步理清。

回到正題,我并不打算逐一解析每件音乐装置——畢竟展品的细节在策展人難波祐子撰写的评書中已有详尽阐述。在这里,我更想分享几个特别打动我的部分。
入场高峰期时,即便你是第一批进场的观众排队至少需要20分钟。另外建议预留两小时以上的观展时间,否则很难完整领略展览的全貌。一踏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新作《TIME TIME》。这件基于能剧《TIME》创作的装置艺术,我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从《TIME TIME》(時間 時間)右侧延伸的动线通往《water state 1》(水的樣態 1),但这里的空间设计似乎有些问题——所有人都挤在中央区域观赏《時間 時間》,而《水的樣態 1》又无法跳过,导致人流在此处堵塞。更麻烦的是,如果没有明确的引导,观众很容易忽略这件作品。说来也怪,《水的樣態 1》仿佛和自带一种「躲避观众」的魔力——我在成都和北京的展览中都完全错过了它。而这一次,我终于得以一睹其真容。
該作品通過收集展出地區的氣象數據,轉換爲雨滴落至凹凸不平的盘面上,盘面的纹路随着「雨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涟漪。坂本龙一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各种声波与能量,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形态,他始终保持着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这种创作理念同样体现在另外两件作品中:《IS YOUR TIME》(你的時間)将地震数据經由那架被大自然"调音"的钢琴转化为音樂,与真锅大度合作的户外装置《不可见、不可闻》最初是为札幌艺术节特别创作,通过将无形的电波和生物微电流转化为可视化影像,展现了艺术家对不可感知世界的诗意诠释。
《你的時間》在此次展覽中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教授取消了以往從入口處在兩側佈置的揚聲器、LED面板,佈局聚焦於展廳中央的「海嘯鋼琴」。懸垂於鋼琴正上方的方形水箱——箱中影像呈現出無數細屑時而如鵝毛大雪般輕盈飄落,時而又似末日黃昏里紛飛的灰燼,以一種近乎靜默的姿態,向觀者訴說著人類對自然的掠奪與破壞。與卡斯滕·尼古拉合作的《內外》中得到更直接的呈現,作品通過展示歐洲博物館中整齊排列的動物骨骼標本,配合阪本龍一憂鬱的鋼琴旋律,構建出一個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沈思空間。那些被人類"收藏"的自然生命,在冰冷的展櫃中成為永恆的質問者,無聲地控訴著人類在探索自然過程中展現出的傲慢與貪婪。
而卡斯滕·尼古拉的《眼內閃光》與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的《第一束光》、《沈睡者》共同構建了一個超現實的意識場域。這些作品以夢境般的視覺語言,解構了我們對時間的線性認知——在這裡,時間不再是單向流動的河流,而成為可以折疊、扭曲的虛幻概念。

本次展览的压轴之作当属坂本龍一与岩井俊雄联袂创作的《Music Plays Images x Images Play Music》。这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最初亮相于1997年林茨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Festival),以其革命性的跨媒介创作理念,在数字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家们在90年代的技术条件下,突破性地构建了一套实时音画交互系统。通过定制化的软件算法,钢琴演奏的MIDI信号被实时转化为动态视觉元素——每一个音符的力度、音高和时值都精确对应着画面中形态、色彩与运动轨迹的微妙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岩井俊雄为本次展览特别调取了1997年林茨艺术节现场演出的原始MIDI数据,让观众得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坂本龙一指尖流淌出的每一个音符如何转化为绚丽的视觉奇观。
我認爲它就是 Tin Drum 的最新MR作品《鏡:KAGAMI》的先驅。同樣是运用前沿技术对表演进行编码重构,前者通過佩珀爾幻象投影技術呈現出視覺影像,後者通過穿戴式裝置Magic Leap II來表現。

另外一件致敬的作品是中谷芙二子的《霧之雕刻》會在美術館外固定時段進行演出,霧氣從兩側管道緩緩釋出,隨着空气中流动的音符与自然之风交织,承载着对坂本龍一无限的思念飄向蔚藍的天空。
19520117 - 20230328
在時間中永恆 WE MI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