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一切还算如意,虽然生活总是不温不火,但没有什么称得上灾难性质的事情发生,也说过得去。难免看到书架上畅销书分类的一栏,总少不了甘五、三十这样的字眼,那本松浦 弥太郎先生写的『もし僕がいま25歳なら、こんな50のやりたいことがある』(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扫眼望去第9条:『隨時保有好奇心』、和第48条:『训练观察力』引起了我的注意,想起这两年都有养成习惯,心里竟有些开心的感觉。确实啊,于我,若干巴巴的活下去,恐怕是不能够的,那感受力若等到未来偿还,其实意义已经不大相同。书中提及的其他建议,也算是处世之道了,但这方面并不担心也不需要刻意模仿,毕竟每个人性格不尽相同,要栽得跟头,迟早也得算上。
二〇一八年已过去大半,本以为听过终曲:『塵埃落定』之后便已生而遗憾,谁想到欲望又从谷底不断攀爬,是这样的吧,人总是有太多的欲望,得不到的才算目标。这样也罢,但夜深人静总会自问:现在的工作是我喜欢做的吗?又或者说从现在开始的以后,我能在自己的事业里做出『壮举』吗?这问题里面包含的意思大概像是伊藤先生在采访时说的那样:
「身為恐怖大師,有過沒信心的時候嗎?」
「有,其實我是到30歲,畫出了《人頭氣球》,才有信心可以以這行維生。我一畫完就覺得我一生可以結束了(笑),這是自己開始有信心的作品,之前摸索了一段時間,被退稿也有,重畫也有過,雖然不常發生,但是必須有一部作品,讓自己知道之後做下去也不會太害怕。」
那句『必須有一部作品,讓自己知道之後做下去也不會太害怕。』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一个让自己有信心的壮举,这样的表述好熟悉啊,对啊,高桥一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吧:
「『就算消失了也没关系,』倒是经常会这么想。因为自己120%地活着。从前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无一例外全都没能接到。30代前半的时候觉得无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一度断念。然而对于那样的理想放手之后,却渐渐地接到了超乎自己过去想象的工作。不曾奢望的事情一一实现是非常让人幸福的。即使现在就消失也不会后悔。虽然会让留下的人们很麻烦也说不定(笑)。」
或许这样的壮举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吧,在那之前,失望可能是家常便饭,但也不是等就能够等来的吧,120%地活着是关键。对我来说,不管这个壮举发生在何时,我希望那是我日思夜想、最喜欢、最想做的事情。那样的感觉大概是广东人常说的『生』气吧,就是鲜活的、有燃烧意味的东西,现在缺的就是这个,一个足以让我为之燃烧的东西,告别这不温不火的日子,一定得找到它。
另外一点我在意的是『愤怒』二字,这也是我喜欢奈良美智笔下那个小女孩的原因,果然是会因为年纪的原因,变得不再愤怒吧。
「我之前因為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回頭看我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多失格的問題,只是愈來愈年長,對很多事已沒有特別憤怒或感傷,已經變得圓融了。」
伊藤先生的说法,让人感叹,这是我最不希望自己变成的样子。我希望能保有那样的愤怒,说是摇滚精神也好,被说成老大不修、不够沉稳也好,失去愤怒的样子,大概就像没了花瓣只剩下枝干的野花了。为坚持自己的想法、梦想而保有愤怒,是件很酷的事情。而最近不断loop轩叔的歌:衬,里面这句:
『慷慨或带点不忿...撇撇脱脱多么吸引。』
从我的角度看,是一个语境。懒好人但仍旧保留愤怒,撇开缠绕、洒脱做人的样子多么吸引人。是一辈子都要保鲜的吧,安静至死甘心做日子的陪衬品实在太可惜,讲到底,也是要揭竿起义啊,翻开心里的不忿。
关于爱这件事,还是套用日剧四重奏的这句对白:
『拥有彼此这唯一的对象,比不被任何人选中的人生精彩多了。』
至此,一切又都是新的开始了,祝我自己甘五岁,生日快乐!